首页 > G44不会受伤 > 看完懂车帝的30款车“安全大碰撞”我们到底该喷谁?G44不会受伤

看完懂车帝的30款车“安全大碰撞”我们到底该喷谁?G44不会受伤

  前两天,懂车帝又整了一个活儿,他们把 30 款车拿去挨个做碰撞。碰撞测试大家见得多了,什么正碰、侧碰、偏置碰的,没啥稀奇的。

  具体规则是,车子以 56km/h 的速度, 30% 重叠率( 副驾一侧 )正面撞击静止不动的 40 吨卡车尾部( 以下称作钻卡测试 )。

  这一撞就火了,因为结果实在惨不忍睹,几乎到了快要全军覆没的场面。一堆车子 A 柱直接被削断,还有副驾被拍瘪的,天窗被掀翻的,甚至有 D 柱都被撞烂的。

  最终结果是 30 款车里,只有沃尔沃 S60 、特斯拉 Model 3 和现代伊兰特这 3 款车,在钻卡测试中拿到了最好成绩优秀( G )。(成绩按照 GAMP 顺序由高到低)

  而能拿到可接受( A )成绩的车子,也只有区区 3 台,它们分别是:奔驰大 G 、吉利帝豪和小米 SU7 。

  你看啊,卡车下面挂着一个后防护装置,这个东西是为了让后车追尾上去的时候,通过它的变形吸收掉一部分能量。

  但懂车帝挑了个 30% 重叠正碰,实际测试的时候,车子的撞击面基本全在防护栏垂直结构件的左侧。

  这就造成了,在巨大的撞击力下,护栏不是一点点地发生形变,而是垂直结构件左边的部分瞬间断掉,然后车子径直撞向卡车最硬的平板上。这么大的能量全由一条 A 柱来扛,它被撕成这样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
  听起来有反常理,但这是因为轿车更低的车身,让它更容易钻入卡车底部,前防撞梁等机构能和卡车的后轮碰上,起到一个缓冲,而且它是 A 柱的上部撞上去的,卸力更容易。

  但是对于 SUV ,卡车平板的高度几乎就是它 A 柱的中点,咣当一下 A 柱断掉的概率太高了。

  所以我们看到十万级别的伊兰特、帝豪都做到了 A 柱只弯不断,比那位一百来万的 SUV 强多了。

  那次脖子哥还专门跑到现场,在 -40 ℃的漠河观摩整套测试流程。严格来说,虽然没有发现主观作弊的行为,但因为现场条件限制等各种原因,测试流程确实有不够严谨的地方。

  而在这次钻卡测试里,懂车帝明显规范了不少。他们找了专业机构合作,全程都是场地测试,评价规程都公布了,参考标准等细节也贴了出来,还有所有测试车的碰撞视频都有放出。

  比如 Model 3 的碰撞中,它的车头不是硬到一下干断防护栏,而是和防护栏充分结合,然后在前纵梁的导向下,把撞击力引导到车轮和悬架,通过破坏悬架来卸力。

  因为车子越低、车头越长,在钻卡过程中 A 柱的承压越小,测试中越有优势。你说十来万车子的 A 柱强度,真的就能吊打所有百万豪车了吗?我觉得也未必吧。

  这次测试选用的是平板高度 1240mm 的卡车,而现实中不同卡车的平板高度都不一样,如果把测试卡车换了一个高度,那结果可能会有很大区别。

  这个试验中,轿车明显比 SUV 更有优势。但这么重要的讯息,在懂车帝的视频里,并没有被提出来。

  而在网友们吵翻天的时候,脖子哥发现大家忽略了一个问题,那就是在这个碰撞中,比起车子安不安全,卡车防护栏才是最关键的。

  要知道,无论是 CNAP 还是中保研的乘用车碰撞测试,都没有钻卡测试这一项,而且在乘用车的国标里,也没有这类规定。

  这个测试分为 30% 重叠、 50% 重叠和 100% 重叠,而它的变量是卡车,轿车都用的是迈锐宝。并且只有在 100% 重叠的碰撞中,主副驾都放假人,其他两个碰撞中,都是只给主驾放假人。

  毕竟一个符合标准的卡车护栏,可以在碰撞时大大加强缓冲效果,并且可以防止行人、非机动车等卷入车轮,减轻事故的危害。

  这个东西国标里是有规定的。在 GB 11567-2017 《 汽车及挂车侧面和后下部防护要求 》里,对货车的后下部防护装置应该有有多大,能有多大阻挡力都有要求。

  更大的问题是很多车不遵守国标,卡车行业本来就不够规范,常年有超重、超载现象。路上那么多卡车,又有多少台能装上正规防护栏呢?

  我今早来公司路上正好观察了下,跑了 20 公里的路,遇到了七八辆大货车,有后防护栏的只有 2 台。

  如果懂车帝的这个钻卡测试,能够让业界关注到这个问题,推动咱们的卡车制造商、交管部门等都把这个东西抓一抓,或者让咱的商用车碰撞标准里,也加入钻卡测试,那就很有意义了。

  就拿美国的 IIHS 来说,在 2011 年, IIHS 刚推出钻卡测试时,能通过全部测试的半挂车只有 1 款。

  但这项测试推动了他们的卡车提高防护梁强度,对防护装置进行结构优化。在 2017 年的测试中,已经有 5 款半挂车都能通过全部测试。

  倘若懂车帝的这次测试,能让大家的关注视角从某些品牌,转移到卡车防护栏这个安全部件上来。我觉得这件事情,也就有了更大的价值。

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

大家都在看

查看更多